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之後。當時漢人排滿情緒嚴重,清朝的宗室及一些滿族大臣則試圖維持清朝統治。由滿族貴族組成的宗社黨主張向南方的革命黨開戰。但最終失敗,清朝滅亡。
當時的日本意識到中國即將動亂,計劃入侵中國。當時不少大陸浪人(前往中國活動的日本人)策劃支持滿洲、内蒙古脫離中國獨立,也就是所謂的滿蒙獨立運動。其中以川島浪速最為出名。
川島浪速曾擔任清朝北京警務學堂的學長職務,並在此期間與肅親王善耆、内蒙古喀喇沁王公貢桑諾爾布(善耆的妹夫)關係密切。川島浪速協助宗社黨成員秘密逃離北京,前往旅順;1912年,他得到了日本軍官貴志彌次郎、小磯國昭等人的支持,計劃擁立肅親王為主,慫恿貢桑諾爾布起兵響應,推動第一次滿蒙獨立運動,以建立滿蒙聯合王國為目標。川島浪速試圖遊說趙爾巽、張作霖等起兵,但遭到張作霖的拒絕。最終日本政府與北洋政府達成和解後,軍部指示廢止計劃,第一次滿蒙運動以失敗告終。
1915年,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宣佈廢除共和制並登基稱帝。各省紛紛起兵反袁,開展護國運動。日本的大隈重信內閣實行反袁政策,策劃第二次滿蒙獨立運動。川島浪速、肅親王善耆,以及蒙古貴族巴布扎布,在日本參謀本部、關東都督府等機關的援助下組織勤王復國軍,舉兵討袁並試圖復辟清朝。但不久後袁世凱病死,黎元洪出任總統,段祺瑞出任總理。日本轉而支持段祺瑞,不再支持善耆等人。1916年,巴布扎布在林西縣被北洋政府的直系軍閥擊斃後,滿蒙獨立運動逐漸式微,善耆、貢桑諾爾布等滿蒙貴族也相繼放棄了建國夢想。
1930年代,日本关东军建立满洲国,将包括溥仪在内的清皇室残余势力纳入其中。后又利用内蒙古王公德王等人,建立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在1945年的八月风暴行动后,上述日本傀儡政权均被苏蒙联军所灭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