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我省食品安全公众满意度三年上升11.85分——舌尖安全从何而来

发布日期:2018-01-22 信息来源: 浙江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 ]

2018-01-19   浙江日报

       本报记者 吴佳蔚

       一饭膏粱,维系万家;柴米油盐,关乎大局。

       日前,2017年全省“双安双创”(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绩效出炉,其中,食品安全公众满意度为76.28分,较2014年上升11.85分;农产品质量安全群众满意度为82%,每年稳步提升两个百分点。作为全国极少数“双安双创”全覆盖的省份,不久前,浙江还获得了国务院食安委的肯定。

       创建热潮之下,杭州、宁波、绍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试点,台州、金华、丽水紧跟其后,被推荐列入第四批试点。而作为我省民生工程之一的食品安全市县区创建,更从基层和源头筑起舌尖安全的防护网。

       浙江百姓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从何而来?“双安双创”的浙江经验体现在哪?记者进行了调查和解读。

       质量追溯

       一棵白菜也知“前世今生”

       走进杭州和平购物城世纪联华超市,只要手机扫一扫二维码,一颗白菜的“前世今生”便一目了然。涵盖产地、出产日期、检测结果等信息,让老百姓感受到“看得见的放心”。

       58岁的国企退休职工章如涵推着购物车,轻车熟路地在有机蔬菜区挑选西红柿。自从开设了品质食品区,章如涵每天都会来光顾:“这里每种食品的标签上都有追溯二维码,能轻松查到食品的生产流通信息,特别好。”选上四五个本地生产的西红柿,她笑着说,吃着酸酸甜甜,就是儿时的味道。

       2017年,杭州在全国首推国际标准的“品质食品示范超市”,试点推出品质食品专区供应模式,取得良好社会效果。据统计,该市消费者对品质食品安全放心度高达97.3%,商品二维码追溯率达100%。如今,像这样的品质示范超市,全省已有12家,且在持续增加中。

       源头把控、全链条追踪,成为杭州被列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的“密码”之一。

       近日,我省出台了《浙江省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明确要求到2020年,我省农产品批发市场90%以上将建成电子追溯系统。实际上,自2017年4月1日,省食药监局出台《2017年浙江省食用农产品市场电子追溯系统建设工作方案(试行)》以来,食用农产品市场电子追溯系统建设一直是我省食品安全管理的重点、难点。

       对于“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荣誉的势在必得,让浙江下定决心,破釜沉舟走前列。仅2017年,全省新增无公害农产品488个、绿色食品152个,新增绿色食品基地10.6万亩,新增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9个。与此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纳入追溯系统的主体覆盖率大幅提升。截至去年年底,全省开展追溯建设的主体数量达15140家,比2016年增长104%。

       从最初的一句口号,到如今的百家争鸣,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催生的民生红利,已融入浙江百姓的一日三餐。

       阳光厨房

       一个探头“看清”后厨百态

       解决了食材源头问题,如何将安全延伸到餐桌这道“最终关卡”?浙江的答案是:让“阳光”照进后厨。

       记者走访临安多个中小学校发现,几乎每一位家长的手机里都会安装一款叫做“众食安”的APP,这是由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主导开发的手机应用软件,学生家长可远程收看学校后厨实况。中午11时,临安中学校长方望东准时打开手机,检查学校食堂后厨配餐情况。他说,现在,全校1000多名师生的餐饮安全全靠它,“一旦发现不规范的行为,可通过拍照举报,还能视频截图取证。监管部门最快可在当天完成处理。”

       后厨全透明化,是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得分达标”的重要内容,也是保卫舌尖安全“最后一厘米”的关键所在。

       2012年,嘉兴市秀洲现代实验学校为规范校园食堂后厨操作、保障在校学生餐饮安全,率先在厨房内安装监控探头。这一大胆尝试是浙江“阳光厨房”发展的雏形。2013年,省食药监局先于全国开展“阳光厨房”建设,厨房情况通过监控设备接入监管平台,彻底改变了餐饮单位后厨“闲人免进”模式。

       求同存异中,一个个富有地方特色的管理样板不断涌现。

       在椒江,原本环境脏乱差的海鲜排档聚集区,如今变身为一条条省级餐饮示范街。“阳光厨房”正是开启蜕变的“金钥匙”。对此,示范街经营户潘先生感触很深。“过去,店里因为卫生或菜品质量问题,被顾客投诉过,也被执法部门处罚过。现在这些顾虑基本消除了,即便我在外出差,也能实时掌握店里后厨的动向。”潘先生说,最开心的是饭馆生意越来越好,“今年销售额估计还能增长20%左右。”

       截至目前,全省大型餐饮、学校食堂、大型养老机构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等高风险餐饮单位已有1万多家开展了“阳光厨房”建设,覆盖了80%的高风险餐饮单位。“十三五”期间,全省“阳光厨房”规模将超过1.5万家,基本实现高风险餐饮单位全覆盖。

       智慧监管

       一份外卖也需科技护航

       “三年多前,网络订餐乱象横生,杭州余杭、下沙多个城中村成了‘黑外卖’的大本营。”提及那段“灰色记忆”,省食药监局餐饮处邵慧群颇为感慨。

       2015年,网络订餐忽如一夜春风,热度席卷大江南北,深受都市年轻人的追捧。以美团、饿了么、百度三大平台为首的网络第三方订餐机构更是大肆扩张市场版图。据悉,在当时,“黑外卖”每每采取“打游击”的方式来逃避监管,生命力极其“顽强”。

       面对新兴事物的冲击,“邵慧群”们在全省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网络食品安全博弈,杭州、宁波、绍兴等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城市率先出重拳。2016年,经过耗时一年多的大力整治查处,盘踞在我省城市死角的1720多家“黑外卖”“黑作坊”被依法取缔。

       尽管收获首轮胜利,但对浙江来说,围绕网络食品安全的“攻坚战”才刚刚打响,智慧监管势在必行。2017年,宁波先于全国探索实行“以网管网”监管模式,通过网络订餐平台大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智能化网络订餐监控系统,监管人员可以“平均1秒筛查4家商铺”的速度,发现外卖商铺存在的证照不一致、超范围经营、疑似黑窝点等八大问题,并第一时间推送给相关第三方网络订餐平台,要求企业限时整改,整改不到位就及时查处。

       数据彰显成效:智能化监控系统上线前,宁波第三方平台商铺证照不合规率达30%,如今已大幅下降到2%左右,该模式目前已在全省8个设区市启用。另据统计,2017年,我省针对网络订餐开展“净网行动”,通过智慧监管提升治理效率,共立案查处网络订餐交易第三方平台8起,取缔无证入网餐饮单位2148家,查处违法餐饮单位案件189起。

       而今,网络订餐之外,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智慧”已无处不在。在金华、台州等城市,执法人员只要有一部手机、一台便携式打印机、一个移动执法记录仪,即可全程记录和完成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各项检查,大大提升监管效率。

       五年来,通过“双安双创”,我省大力推进基层责任网络建设,创成省级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县35个、药品安全示范县49个。

       “群众盼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群众恨什么,我们就打什么”。省食安办负责人表示,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我省“双安双创”工作将不断向纵深推进,筑牢百姓舌尖安全的防护网。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分享到:
0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