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物简介
张磊,1972年(十二生肖属相:鼠)出生于河南 驻马店市,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耶鲁大学,任亚洲发展委员会主席 ,西湖大学创校校董、创始捐赠人、发展委员会主席 ,西湖教育基金会理事 ,香港大学校董 ,未来论坛创始理事、未来科学大奖捐赠人。
张磊先生还担任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技创新投资顾问小组顾问委员、上海全球招商合作伙伴、天津市智能科技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高级顾问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一届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委员 ,并曾担任2016年B20中国就业工作组联合主席及2017年B20德国就业和教育工作组联合主席 、中美交流基金会董事 、团结香港基金理事、香港金融发展局委员以及香港金融科技督导小组成员。
出版书籍有《价值》等。
二、出生时代背景
三、人物关系
四、家庭背景
1972年,张磊出生在河南省 驻马店市一个“双职工家庭”。
由于父母同为职工需要上班,少年时的张磊一度是四处玩耍的“野孩子”,学习马马虎虎,小升初考试仅比录取分数线高1分。当时的他,似乎还没有展现出后来考上人大、留学耶鲁的“学霸”气质,但张磊的特异之处在于,他从小就爱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
少年时代,张磊一度被“扔”在市图书馆工作的亲戚那里。由于长期“泡图书馆”,张磊的阅读范围从文艺图书延展到学术书籍,他爱上了这些书中严谨的逻辑框架。
由于长期阅读,张磊在少年时期就对自己的发展有了深刻的认识。
他认为,凡是能被火烧掉的东西都不重要,比如金钱、房子或者其它物质财富;无法烧掉的东西才是真正重要的,他总结起来有三样,那就是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这就是深藏于张磊内心的“三把火”。
毕业之后,跟一般同学不一样,他进入了五矿集团。工作几年后出国读书,去了耶鲁。
五、人生历程
1972年,出生于河南 驻马店市。
1990年(18岁),张磊以河南省高考文科状元的身份(My god,又是个学霸),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专业。
1998年(26岁)赴美国耶鲁大学求学,后获得耶鲁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及国际关系硕士学位。在创立高瓴之前,张磊曾在耶鲁捐赠基金工作,并曾在全球新兴市场投资基金负责对南非、东南亚和中国的投资。
此后,张磊还曾担任纽约证券交易所首任中国首席代表,并创建了纽约证券交易所驻香港办事处。
2005年(33岁)创立高瓴集团,始终支持创新,专注于长期投资、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价值创造。
投资之外,张磊还长期关注和支持教育公益事业的发展。
2011年(39岁)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创立了中国人民大学高礼研究院,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教育培训项目,培养了具有实践创新和强烈社会责任的优秀青年人才。
2017年(45岁)在中国人民大学80周年校庆之际,张磊先生捐赠创建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学院以推动人工智能基础性理论和技术研究、人工智能与人文社会学科交叉融合以及前沿产业创新实践应用为使命,于2019年4月正式揭牌成立。
2017年为推进国际一流大学的建设,张磊还作为创始捐赠人支持中国第一所聚焦基础性前沿科学的创新型研究大学——西湖大学。除了对基础科学和高等教育的支持,张磊和高瓴对教育的投入和支持还覆盖了中学、职业教育等多阶段的公益项目。在河南驻马店高级中学设立的高瓴·107奖学金,资助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优秀学子。
作为杰出企业家,张磊对基础科学研究和发展也十分关注。2015年,他联合一批最有影响力的互联网界、投资界、科技界人士共同发起公益平台—未来论坛。同时,张磊还倡议发起设立“未来科学大奖”,并捐助了“生命科学奖”,希望通过奖励专注于研究和创新的科学家,影响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从事科学研究。
2020年9月(48岁),张磊历时5年创作的新书《价值》出版面世。
六、出版图书
七、投资理念
作为当代中国'价值投资'领域教父级人物,张磊的投资风格受到两位投资大师的深刻影响,一位是沃伦巴菲特,另一位是他的恩师大卫-史文森的影响。作为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首席投资官,大卫-史文森为美国各大机构输送了无数优秀的人才,被美国的机构投资者奉为教父级人物。张磊不仅成功地把耶鲁的投资理念引入中国,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发展出了更适合中国的投资模式。同时张磊也是巴菲特的坚定信念执行者。他更认可的是长期持有,而不是简单的价值投资。巴菲特早期投资是捡便宜的思路,后来才变成了长期持有的思路,所以张磊认可并学习了巴菲特的中后期投资。(所以,巴菲特也不是一步登天,而是有一个适应、蜕变、成长的过程!)
超长期投资 – '超长期投资是我的信念和信仰。总结来讲,第一点是把基金做成超长期结构的基金,第二点是所投公司和投资基金的理念要完全一致。'
投资具有伟大格局观的企业家 – '特别少的人,特别少的公司能够有这个格局、执行力、能够把公司愿景推到那么高的高度,我们就要寻找这样的人。这个人怎么找到呢?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人海模式,到处参加各种会议,一个地方一个地方跑。另一种就是我们采用的研究型模式,就是通过研究发现哪个是最好的商业模式,然后我们再寻找跟最好商业模式契合的最好创业者,我们再一起发展。'
善于甄别'虚假的护城河'- '我经常在公司内部强调我们要善于甄别'虚假的护城河',譬如政府保护,这类的护城河随时都有可能崩溃。而长期创造最大价值的,并用最高效的方式和最低的成本创造最大价值的才是企业'护城河'的本质。'
在关键的时点投资关键的变化 – '什么是关键时点?就是大家都看不懂的时候。关键变化是什么呢?如果是一成不变的事情,实际上很容易被看见,这个世界永恒的只有变化。只有在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去跟别人有不同的观点,而且是产生非常长期的不同观点。我关注的是创造多大价值的机会,这就是我说的深入基本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多年来一直坚持持续深入的跨时间、跨地区、跨行业、跨类别、跨线上/线下的行业研究,所以高瓴能够深刻理解这些行业的长期内在发展规律和业务逻辑,从而准确把握行业与市场的变革要素和时点。'
投资哲学 –我有三个哲学观,也是在公司里反复强调并实践的,分别是:'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一瓢'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守正用奇'语出老子《道德经》的'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弱水三千,但取一瓢'引申自《论语》,是说看准了好的公司或业务模式就要下重注。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记》,是说只要做正确的事情,不用去到处宣传,好的企业家会找到我们。'
长期主义—长期主义不仅仅是投资人应该遵循的内心法则,它可以成为重新看待这个世界的绝佳视角。因为,于个人而言,长期主义是一种清醒,帮助人们建立理性的认知框架,不受短期诱惑和繁杂噪音的影响。于企业和企业家而言,长期主义是一种格局,帮助企业拒绝禁锢的零和游戏,在不断创新、不断创造价值的历程中,重塑企业的动态护城河。于社会而言,长期主义是一种热忱,无数力量汇聚到支撑人类长期发展的基础领域,关注教育、科学和人文,形成一个生生不息、持续发展的正向循环。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社会,只要在长期的维度上,把事情看清楚想透彻,把价值创造出来,就能走在一条康庄大道上。
八、感悟心得
“我要做企业的超长期合伙人,这是我的信念。高瓴的使命就是发掘最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用最长线的钱来帮助企业实现长期价值。我们相信那些能长期为消费者带来价值、为产业链提高效率、'护城河’足够深的商业模式能够带来长期的高资本回报率。”
“要研究,只有研究才能让你对变化有理解。研究是基于深刻的对事物本质的研究,方法见仁见智,有的人看一两个季度,有的人看一两年,有的人看盈利,我看东西是看看五年、十年、二十年的东西。我看的不是形式,我看的是一个人本质上给社会有没有创造价值,只要你给社会创造很大的价值,早晚你会给所创的公司创造价值。”
“我把投资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零和游戏,一种是蛋糕做大游戏。很多人的投资是前者,比如pre-IPO这种,我个人是不相信零和游戏的。我喜欢把蛋糕做大的游戏,就是我的思想、资本不能创造价值,我是不会投资的。”
“我觉得“真正的护城河”是长期创造最大价值的,而且用最高效的方式和最低的成本创造最大价值。怎么创造这种价值?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时代是不一样的。在美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品牌是最大化、最快创造价值的“护城河”,而随着互联网对品牌的冲击,品牌价值的护城河又不见得是最高效的方式,有人说在网上通过意见领袖创造价值效率更高。如我刚才说的,这个世界永恒的只有变化,护城河也不可能不变,优秀的公司是当互联网大潮袭来时,能够深挖自己的“护城河”,主动拥抱互联网带来的变化。如果一家企业恒古不变,这种企业永远不值得投资。”
“我们认为投公司就是投人,真正的好公司是有限的,真正有格局观、有胸怀又有执行力的创业者也是有限的,不如找最好的公司长期持有,帮助企业家把最好的能力发挥出来。”
“我本质上是创业家,只是我的专业领域是投资而已。能生活在这个创新层出不穷的时代里,我觉得很幸运。我喜欢想干大事的企业家,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帮他们实现梦想。”
“创业中感触最深的是对价值观的坚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刘强东非常的真实,我希望创业者更多的是真实,我就是烧钱的,真实的表达自己,总有适合你的投资者,但是你别见一个资本家,这个资本家喜欢精耕细作的,你就说我们家是江泽水乡来的,你老在变,虽然融资做得很快,但是最后会有问题,我觉得真实是第一重要的,但是由于太多的人在培训创业家,有太多人培训资本家,我觉得培养很好,培养技术很好,但是培养的时候要强调他们把自己真实的一面互相曝露出来。”
'我们正在经历真正的转折点,不仅在数量上超越,而且从傻大笨粗的产品出口过度到知识产权的投资、甚至本土业务模式的海外出口。'
张磊总结出企业创新最关键的两点:首先要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其次要有好的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既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家文化(family culture)也不是时刻提心吊胆、视身边所有人为竞争对手的狼文化(wolf pact culture)。好的企业文化应该是运动员文化(sportsmanship),有运动员的比赛精神,有运动队的协作精神,失败之后能站起来,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
九、投资京东故事
2010年,据说刘强东当时的融资需求只有7500万美元,但是张磊告诉刘强东:'这个生意要不让我投3亿美元,要不我一分钱都不投,因为这个生意本身就是需要烧钱的生意,不烧足够的钱在物流和供应链系统上是看不出来核心竞争力的'。这是当时国内早期互联网企业的投资中单笔投资量最大的案子之一,高瓴也一度被人取笑'钱多人傻'。
但张磊很清楚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是最适合京东的,因为京东在他眼中恰似当年的亚马逊,而贝索斯的遗憾正是亚马逊成立时美国已经有了UPS这类的物流巨头,因此他丧失了做供应链整合的机会;而在中国,京东不存在这样的对手,因此面临更好的历史机遇。这恐怕就是为什么高瓴愿意出资帮助京东自建物流平台。
时至今日,回头去看,高瓴的这轮大手笔投资确实使京东在极短时间内迅速确立了在B2C电子商务领域不可撼动的领先优势,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威慑了新的资本投向该领域的竞争公司,强化了京东的绝对领袖地位。
据悉高瓴入资后的第二周张磊就带着刘强东去了美国。刘强东在沃尔玛总部待了四五天,全面了解沃尔玛的物流网络和仓储系统,并很快在京东展开了供应链再造和物流渠道优化。张磊还安排京东的管理层与高瓴投资的另一家优秀的线下零售企业大润发的高管团队进行全天的经营管理跨界经验交流,帮助京东团队学习线下零售的管理知识。
在运营上,高瓴也帮助京东引进不少富有经验的互联网运营和营销等方面的高级管理人才。而后期引入的部分投资人据悉也有高瓴在其中发挥作用。正如张磊在一次座谈中提到的,高瓴非常关注'邻居风险',希望给京东后期引进的投资人也能像高瓴一样,没有短期退出压力,能真正放眼未来,支持公司的长远发展。而腾讯入股京东,据说幕后推手也是张磊。
十、高瓴资本投资范围
高瓴是一家植根于中国,而着眼于全球的公司,其重点投资领域包括互联网与媒体,消费与零售,医疗健康,能源与制造业等。
高瓴资本以擅长投资新经济公司著称,腾讯、京东、美团、百济神州、药明康德、去哪儿、携程等公司的股东名单里都有它。引起诸多争议的滴滴、蔚来汽车、红黄蓝幼儿园同样有高瓴的投资身影。
十一、高瓴独特的投资风格
高瓴的投资风格吸收了以本杰明·格雷厄姆和他最有名的弟子沃伦·巴菲特为代表的价值投资理念。高瓴坚持对拥有良好的商业模式及卓越的管理者的非上市或已上市的企业进行集中投资和长期持股。高瓴拥有灵活的投资范畴,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在从初创期到上市后的各个阶段内提供资金支持。
这一灵活的投资方式使得高瓴能真正放眼未来,帮助企业实现长期战略并为投资人带来长期复合增长收益。此外,该理念使得高瓴能在波动的市场环境下形成独立自主的判断,并敢于采取与市场观点相左的逆势投资策略。